9月25日上午,会计学院在大学路校区召开专业规划汇报会,旨在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方向、优化课程体系。学校校长刘杰英、后勤基建管理处(保卫处)处长冯婧、教务科研处副处长朱倩倩、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黄必超、副院长黄嘉妮及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参会,会议由会计学院院长徐爱菲主持。
 

 
汇报会现场
 
会上,徐爱菲围绕国家与地方政策背景、产业调研及专业定位、现有专业布局分析、专业群组群逻辑、专业发展总体目标、专业群建设方案等方面作汇报,明确了要以广西特色优势产业——蔗糖循环经济产业作为核心育人场景,培育能够支撑产业数改智转的“懂产业数据、精数智财经、通国际财税”的高技能人才。提出要聚焦蔗糖产业,进行“2355”人培模式锻造,“三味调配”课程体系重构,“五级进阶”实践体系开发,并从金课资源建设、金师队伍培育、校企合作、社会服务等方面,阐述建设内容和具体措施。
 
随后,各专业负责人依次汇报专业建设方案,所有汇报均紧密围绕“数字化+产业适配”这一核心主线展开,凸显了服务区域蔗糖全产业链发展的鲜明导向。在汇报中,各位负责人重点阐述了如何将“五金”(即金专、金课、金师、金地、金教材)建设理念落到实处。还重点剖析了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重构的思路与实施路径。整个汇报过程目标明确,路径清晰,展现了各专业主动求变、深化内涵建设的决心与行动力。
 
汇报结束后,刘杰英对专业群及各专业规划进行点评,她充分肯定了会计学院各专业在建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,认为专业定位贴合行业发展需求、课程体系重构思路具有实操性。同时,针对专业发展中的关键瓶颈问题,她提出三点战略性指导意见:其一,要进一步强化专业群与各专业间的协同创新机制,扎实推进“2355”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实施;其二,在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,要重点对接广西蔗糖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,增设《糖业RCEP财税风控》《糖业循环经济审计》等产业特色课程,并改造《企业财务会计》《智能化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》《企业纳税实务》等专业核心课,融入糖企真实的生产性实践项目,切实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;其三,要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,在现有合作平台基础上,构建“双主体企业”育人长效机制,推动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、课程开发、实习实训等关键环节,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。在交流研讨环节,参会人员围绕专业建设协同合作、资源整合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,凝聚了发展共识。
 
最后,会计学院领导班子表示,将以此次汇报会为契机,全面吸纳学校领导提出的意见建议,持续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,全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。
 
 
(摄影:黎业芬 一审一校:黄嘉妮 二审二校:黄必超 三审三校:陈颖)